摘要:《雪莲花》出版座谈会以“梅朵参与扶贫”展开全书情节《雪莲花》作者江觉迟是安徽桐城人,“裁襟励子”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从事教育工作,祖母苏蕙华“裁襟励子”的教育佳话已成为安徽省桐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受家庭“热心助人、诚信...
以“梅朵参与扶贫”展开全书情节
《雪莲花》作者江觉迟是安徽桐城人,“裁襟励子”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从事教育工作,祖母苏蕙华“裁襟励子”的教育佳话已成为安徽省桐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受家庭“热心助人、诚信传家”祖训的影响,江觉迟从小热衷帮扶工作,2005年她带上个人全部积蓄,只身来到横断山脉的川藏高原支教、帮扶,创办草原孤儿学校,给草原孤儿、贫困孩子、失学儿童提供基本的照料和教育,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支教小说《酥油》曾感动千万读者。
《雪莲花》是江觉迟以自己在川藏高原历时十五年的支教、帮扶生活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梅朵从内地来到藏区支教、帮扶,在平均海拔四千米,没有电视、网络、手机信号,生存环境极为艰苦的深山草原,她一边办学一边配合当地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先后参与了当地政府开展的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脱贫工作。
以“梅朵参与扶贫”为情节主线,小说串起了一个个“沾泥土、带露水”的毛茸茸的扶贫故事,塑造了一批带领藏区人民脱贫攻坚的扶贫干部形象,生动鲜活地描绘出今天真实发生在高原藏区的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既写出时代生活的真实,也写出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
小说还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写梅朵与藏区小学孩子们的日常相处,细节直叩人心。雪莲花,开放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岩上,不畏环境恶劣、艰苦严寒,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今天生活在西部高原、用爱与坚韧谱写时代与生活之歌的藏区人民的精神写照。
被誉新时代的《乡山巨变》
与会专家认为,《雪莲花》无疑是在“脱贫攻坚”时代洪流中诞生的优秀的扶贫题材小说。小说以文学的笔法,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精彩的对话,将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的政策、落实,春风化雨般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对高原藏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难点、要点以及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有感同身受的认识。作者以扎根藏区十五年的一线扶贫经历,见证了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显著,这些在小说中都有生动而强劲的表现。由于高原地理的特殊性及藏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高原藏区的扶贫工作比内地其他地方要艰巨很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有着独特的异域风情,这些在小说中都有深入细腻的描写。
尤为特别的是,或者说,真正使《雪莲花》在众多扶贫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在于,《雪莲花》不是简单的靠作家到贫困地区体验生活一段时间后写成的,而是作者深入生活,扎根藏区支教、帮扶十五年,长期与当地人民血肉相连地生活在一起,对支教、帮扶工作有很多深入骨髓的认知、有很多刻骨铭心的体验之后,厚积薄发,文如泉涌,创作而成的。
作为一部有着坚实、深厚的地方生活基础的长篇小说,《雪莲花》超越了一般的扶贫题材作品,既不会落入一般扶贫故事的俗套,也跳出了一般扶贫故事浅表化、概念化的窠臼,而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无论是故事、人物、风景还是语言,都别具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显得真实、生动、鲜活、特别,阅读时,高原藏区浓烈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一个个“沾泥土、带露水”的藏区扶贫故事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雪莲花》在写藏区生活方面也有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作者将情感和笔力投注于普通藏人的生活、理想、追求,着力表现藏区人民如何在政府的帮助、带领下,用汗水浇灌未来,在艰苦中吐露芬芳。作者还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川藏地区的风土人情:孩子牧民、雪山草原、高山峡谷、鲜花牛羊、洪水泥石流以及民歌、赛马、跳锅庄、耍坝子等,铺展出一幅鲜活生动的藏区生活图景。这样的作品,藏族同胞读来定会觉得熟悉、亲切、入心。从这个角度说,《雪莲花》的出版,对于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承担了文学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发挥了文学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雪莲花》不仅是优秀的扶贫题材小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反映今天藏区人民生活的优秀小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能够反映藏区人民当下生活的文艺作品极为罕见。长期以来,表现藏区生活的作品多为历史题材和纪实题材,像《雪莲花》这样以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形式,全景式地写活今天藏区人民的生活、理想、追求,写出新世纪以来藏区人民生活巨大改善的文学作品,是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的。可以说,《雪莲花》既是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也是一部反映藏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新时代的《创业史》”。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问世,有着特殊的意义。
据悉,本书已入选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