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莲花山纪事(叶曙明)

2023-06-01 03:32:32 35

摘要:作者 叶曙明南岭山脉蔓延数千里,山随水行,水随山转,山环水抱,蜿蜒开合,织出一片锦锈文章。广东沃土,气候温暖潮湿,春夏的东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雨量,是全国最多雨的地区之一。有句俗谚:“夏季东风恶过鬼,一斗东风三斗水”,形容珠江三角洲夏季台风多、...

作者 叶曙明

南岭山脉蔓延数千里,山随水行,水随山转,山环水抱,蜿蜒开合,织出一片锦锈文章。广东沃土,气候温暖潮湿,春夏的东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雨量,是全国最多雨的地区之一。有句俗谚:“夏季东风恶过鬼,一斗东风三斗水”,形容珠江三角洲夏季台风多、雨水多的特点,为一千多条大小河流,注入充沛的水量。西江出肇庆羚羊峡,北江出清远飞来峡,东江出博罗田螺峡,汇成浩浩珠江,最后通过虎门、蕉门、洪奇沥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大门河口,汇入南海,构成“三江来水,八门出海”的天然形胜。

三江来水

八大门河口东端的第一口门——虎门,位于东莞沙角与番禺南沙之间,东江的全部径流和北江支流、沙湾水道、市桥水道、沥滘水道的共同出口,滔滔江水,由此门汇入伶仃洋,潮汐吞吐量居八大口门之首。伶仃洋外,便是一片沧波远天、鱼龙悲吟的茫茫怒海,古时有“涨海”、“沸海”之称。每年当东南季风吹来时,它最先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每天当太阳升起时,它是珠江口第一个迎接阳光的地方。远望沧溟,风起水涌,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莲花山位于狮子洋西岸,扼虎门咽喉,是广州门户重镇,历来有“金锁铜关”之誉。当我们站在莲花山上,极目远眺,只见长林古木,郁郁葱葱;远处斧砍刀削的赤壁断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近处花开鸟啼,草长莺飞。大自然的极致之美,令人陶醉。在山峙川流之间,云烟弥沦,晦明变幻无穷。

莲花山古称“石砺山”,从西汉时代开始,这里就是一个采石场。在渔港基地至飞鹰崖(以前叫麻鹰岩)之间的石壁上,至今仍可见纤痕累累,桩孔星布。据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鉴定,在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王墓砖,主要就是来自番禺莲花山一带。今天在金鱼池的石壁上,还有“塘口土地”四个刻凿大字,清晰可见,据考证是古代石工留下的。在莲花山东侧,有一条一百米长,60厘米宽,几厘米深的杭槽,从山上直通山下,是古代的石工利用坡面斜度运送石料的渠道。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以当时的工具、技术与运输条件,能够把如此体量巨大、数量庞大的石材,从莲花山上开采下来,运到山下,再运到三十公里以外的南越国王城,没有一点灵心巧思,还真是难以完成。

按照风水家的说法,“风水之法,得水为上”。但省城广州的地形,“东水空虚,灵气不属”,需要人工补救。因此,明代万历年间,广州人按照风水学上“华表捍门居水口”的原则,修建了赤岗、琶洲和莲花三塔,以壮“捍门砂”的形势,弥补广州风水的不足。“吾粤列郡,以会城(广州)为冠冕。会郡壮,则全粤并壮,理势固然。”莲花塔耸立在莲花山主峰之巅,高九层,内十一层。中国在古塔的层数,多为单数,按民间习俗,单数代表男神,双数代表女神。所以南沙的天后宫南岭塔无论是阶梯、瓦楞还是对联的单联(上联或下联)字数,均为双数。莲花塔在鸦片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屡受炮火摧残,颓败不堪,1981年由番禺籍澳门商人何添、何贤捐资重修,始得焕然一新。

莲花山是省城广州的捍门砂,莲花塔有“省会华表”之称。但历年不断在莲花山采石,引起了人们的忧虑,担心会破坏省城的地脉风水,明万历七年(1579)官府下令禁止在莲花山采石,但亦不断有人私行开凿,在其后的一百八十多年间,“旋禁旋开”“旋开旋禁”的较量,反反复复,直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官府在莲花山城和省城的番禺学宫,分别立碑,严令永远封禁,毋许采凿。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明亡清兴,天下易姓换代。清康熙年间,实行迁海政策,迫令沿海人民内迁,在沿海地区制造“无人区”。康熙初年,别说出洋往来,通商互市,哪怕驾条小舢板出海捕鱼,也是死罪。当时“划界”非常严厉,时人记述:“定界之后,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开界沟,别内外。又起民伕一二百人,将界外民屋垣墙夷为平地……虽深山高远之人,亦无计得避征徭,此亘古未有之事,挞民作台苦况,可媲美长城矣。”

康熙三年(1664),官府逼令菱塘、沙湾等近海的居民,统统迁走,空其地为界外。在莲花山上筑莲花城,又垒起墩台营房,监视民众不得逾界。敢越界咫尺者,即捕即杀。老百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由于界外无人居住,渐成野兽出没横行之地,不少人偷偷越界捕鱼,结果不是被官兵杀死,就是成了虎狼的晚餐。即使有人侥幸捕了几篓鱼虾,活着回来,也不敢公开出售,只能藏在腰间,偷偷入屋卖给熟客。人人生活在恐惧之中。

***************************************************************

莲花山观音阁持莲观音

莲花山观音阁持经观音

***************************************************************

禁海与迁界,对沿海地区来说,不啻一场世纪浩劫。广东巡抚王来任向朝廷抱怨:“粤负山面海,疆土原不甚广,今概于滨海之地,一迁再迁,流离数十万之民,每年抛弃地丁钱粮三十余万两。地迁矣,又在在设重兵以守其界内,立界之所筑墩台、树桩栅,每年每月又用人工土木修整,动用之资不赀。”每年的维护费高达250万两,羊毛出在羊身上,唯有加重广东民间负担。

王来任巡抚奏言,迁界与禁海,原是为了防范海盗,但据他在广东两年的观察,并无什么海盗,有海盗也是因迁界逃入海中为盗的“迁民”。防海盗之举,恰恰是制造海盗的温床。

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才宣布复界和开海贸易。山上的烽火台和20个炮位,在风雨岁月的消磨中,今天已荡然无存,仅留墩台和营房、马厩,1983年进行了修复。回望历史,令人无限感慨。当西方国家迅猛扩张时,中国却在节节退守,闭关锁国,双方恰成此消彼长之势。而当康熙解除海禁时,千年海上丝路,在通往西方的航线上,中国船只却已难觅踪影,几乎全被西方船只垄断了。

莲花山观音阁延命观音(左)

不二观音(右)

以前莲花岩人迹稀少,岩中有一个盆地,被九个岩洞所围绕,形似九瓣莲花,所以叫莲花岩。在附近刻有“福被所至”四个大字,字体龙飞凤舞,一笔连书,一般人都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后来还是书法家秦咢生辨认出,是“福被所至”。相传是古代某个和尚刻下的。莲花山上曾经是佛教名山,观音岩(也称狮子岩)原来就有一座尼姑庵,供奉观音菩萨,上世纪30年代,有个叫斋姑攀的老尼在岩内修道,在石壁上刻了一副对联:“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以前在石楼八景中,有“莲岩忏佛”一景,便是反映了昔日莲花山上佛事之盛。

莲花岩内,本来还有一个硕大的“佛”字摩崖。不过,上世纪80年代,这个“佛”字被人们磨平,不复存在了。据乡中耆老所说,抗日战争前夕,在市桥一带出现了不少外来的僧人,他们有的手捧木鱼,有的身背佛像,盘腿坐在地上,合十一拜,口诵经文,然后用手撑地,向前挪行一步,再合十一拜,再撑地挪前一步,就这样一步步慢慢挪行。这些和尚都是目不斜视,也不开口化缘,也不与任何人交谈。他们来到莲花岩下,设坛诵经,还有一些道人也在这里搭棚打醮。

拜观音

由于莲花山出现了这批怪和尚,乡间哄传有活佛降临,可以替人消灾解难,驱邪治病,甚至盲人亦可复明,吸引了大批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山下每天人山人海,往来者络绎不绝,焚香礼拜,吃斋念佛。莲花岩的“佛”字,就是这些和尚所凿刻的。

然而,没过多久,乡间又有传闻,说这些和尚、道士、师姑、巫婆,都是汉奸特务假扮的,目的是为日军入侵广东,侦察地形,绘画地图。据说有人在和尚身上搜出地图,上面详细地标明了珠江口和番禺各村的地理位置。愤怒的乡民把这些和尚、道士抓了起来,押送到新造,交县政府法办。

如今在莲花塔下,佛教香火依然鼎盛。上世纪90年代,由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番禺籍乡亲何厚铧自倡,何贤社会福利基金会和各方人士襄助,辟建了一个观音广场,竖立了一座高40.88米,用120吨青铜铸成的望海观音像,宝相慈祥,金光耀目。每年6至8月间,人们都会在观音圣境内举办盛大的莲花节。

莲花开不败,莲花山长绿。这里,就是番禺莲花山,珠江海门上的瑰丽翡翠。

(图片:冯沛祖拍摄)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看!一百多年前广州人是怎样办报纸的(叶曙明)

再说芳村:聚龙村上龙出血(叶曙明)

霍英东生平得意之作:卖楼花(叶曙明)

花地近海,多花多水多烟雨(叶曙明)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