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六度登临九华山,所以对于九华山,我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1988年10月,在池州参加自考,考试结束的翌日,我们四位同考相约坐上了上山的班车。车子沿着山溪边的泥土公路溯流而上,蜿蜒盘旋,但见峡谷两边的山峦植被丰茂,郁郁葱葱,我们的心情一如那...
我曾六度登临九华山,所以对于九华山,我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
1988年10月,在池州参加自考,考试结束的翌日,我们四位同考相约坐上了上山的班车。车子沿着山溪边的泥土公路溯流而上,蜿蜒盘旋,但见峡谷两边的山峦植被丰茂,郁郁葱葱,我们的心情一如那生机勃勃的山树,愉快兴奋。忽然,一片黄色扑面而来,赵朴老题写的“九华山佛学院”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少顷,我们到达了九华街口。
那时候,没有索道,我们正年轻,怀着“不到天台非好汉”的气概登上了九华山的主峰。我脚穿一双中跟皮鞋,从九华街到百岁宫,从凤凰松到天台,跟大伙一路走马观花、马不停蹄,来回30华里竟然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当天下午我们赶回东至县城,第一次游九华山的感觉非常舒适。若问此次印象深刻处,那就是在通往天台的路上,我们遇到几个信徒,他们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拜,对菩萨顶礼膜拜的虔诚。
1991年秋,单位组织到九华山旅游,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了。这次,虽然是包了专车,但接近中午才到达山上停车场。我们依然是徒步登山,儿子才满5岁,爬高时显得格外兴奋,不让大人背,坚持自己攀登,非常顽强,受到大家包括一路同行的外国游客的赞扬,我们内心很是自豪。
儿子和他妈妈在凤凰松下骑在马背上的合影至今依然保存着:妻子身披红色的披风,手握一柄宝剑,儿子雄赳赳坐在母亲的怀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雄豪杰的侠客,母子的形象很威武,叫人过目不忘。当晚,在九华街住了一宿,感受了佛国夜晚的宁静与神圣。
2016年2月3日,我们一家三口在儿子的提议下再度登上了九华山。由于前一天下了雪,虽然山下已经融化,了无痕迹,但山上却是一片雪域世界,皑皑白雪,足有一尺多深,河流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冰床。
临近春节,山上的游客依然不少,附近的停车场都已经占满,我们只得将车子停在了较远的地方。如今,九华山扩展了人居范围,增添了很多的庙宇,不少如宫殿般巨大雄伟。
吃过价廉味美的午餐,我们乘缆车到达山顶。有趣的是迎着凛冽的寒风,脚踩厚厚的积雪,耳听“嘎吱、嘎吱”的声音。我们还在缆车站前静静地凝望,终于看到了对面山上的巨大睡佛:那是眼睛、那是鼻子,那是嘴巴……栩栩如生,令人心内称奇!
同年的11月,我们一家三口又一次来到了九华山。在山上歇息一晚,尽情领略了九华山的风土人情与特色小吃。
在山清水秀、或高或低的山间,大大小小、或古或新的寺庙,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九华山的庄严与神秘吸引了广大虔诚的信众与穿来织往的游客。再说吃住也很不错,坐落在山腰、谷底的旅馆,有着星级的条件,却只有普通的价格。
我们下榻的小杨客栈,一间相当于四星级的两张大床客房每晚的费用仅一百多元。各种特色小吃山珍河鲜应有尽有,譬如石耳、黄精,坑乌鱼,听着名字都觉得新鲜。
这些家庭旅馆的男女主人,个个本领了得,他们集导游、司机、厨师于一身,说起九华山的风光、传说、人文历史头头是道,开起车来游刃自如,烧起菜来色香味俱全。
我不由得感叹,涉足九华山的信众或游客内心宁静,仿佛一片雪国抑或夜深的山峦一般安宁祥和。在这个澄碧宁静的世界,远离尘世的喧嚣,心灵得以洗礼慰藉,心性得以净化升华。世俗的人们抽身俗务,置身其间,内心变得格外宁静,一张张平和安详、纯朴喜悦的脸孔,正是一种外化的表现。
2019年3月30日,我们去游览了大愿文化园。翌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三代五口自驾再次游览了九华山。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去了这么多次九华山,依然有兴致期待下一次的故地重游?是呀,旅游爱好者通常都希望尽可能地游览世界各地,而我,因为和家人通过在九华山多次旅游的奇妙经历,而产生了对九华山的情感依恋,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到舒适的旅游胜地,我珍惜并继续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旅行,我相信在这里我和家人们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全新体验。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