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19:17:35 | 浏览:2467
一般来说荷花与莲花统称为莲花,但是如果细分的话,荷花与莲花应该是同属不同种的植物,虽然很相似,但是也有很多区别.
荷花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荷花图片】
▽▽▽
简单地说,有藕的是荷花,没藕的是莲花,如睡莲。
两者都属睡莲科植物,最容易识别的方法是莲花的叶片表面有绒毛,且成叶会挺出水面,叶片为盾形、没有缺口;
睡莲的叶片表面油油亮亮,成叶不会挺出水面,而是漂在水面上,叶片为椭圆形,而且V字缺口。
花朵的部分,莲花的花朵较大,花瓣基部宽广,图案有白、红、粉红,集中在清晨开花;睡莲一般的花型比莲花来得小(大王莲例外),花瓣长狭,图案有白、黄、紫、粉红、红、紫红、蓝,图案多,在清晨或夜晚开花。
莲花一身都是宝,从花、茎、莲子、莲蓬、莲藕(地下茎)都可拿来食用,不过莲花的花期只限於夏天;睡莲只利用它的花朵,来制作睡莲花茶、香水,而且一年四季都开花。
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这些宗教的神明传说故事中都会出现莲花来陪衬,例如释迦牟尼佛出生时就会走路,而且步步脚下生莲花。中国人栽培莲花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莲在古代的称呼更多,在「诗经」中将莲花称作水芙蓉、水芝、泽芝、水华、水环;东汉时,佛教东传中国,莲也被中国人视为吉祥花卉,不但广为栽种,而且还采食莲子、莲蓬、莲藕。至於将莲称作「荷」,则是古中国人称莲的绿茎为荷,后来,莲与荷两者混为一谈,才索性通用。
第一、荷花和睡莲属于睡莲科,但前者属于莲种,后者属于睡莲种。
第二、睡莲的叶子是不完全封闭的圆形,缺口呈V字形,而且有的叶子还带有花纹,表面光滑,而荷花的叶子则是完全封闭的圆形,表面有绒毛,因而会有“水珠像散落的珍珠一样在碧玉盘里滚动”的比喻。另外,荷花的花和叶都高离水面,有的能高出水面一米以上。而睡莲的花和叶多半浮在水面上,其“睡态”更显得娇柔妩媚,或者抬离水面一点点而贴近水面。
第三、荷花一身都是宝,从花、茎、莲子、莲蓬、莲藕(地下茎)都可拿来食用,不过荷花的花期只限於夏天;睡莲只利用它的花朵,来制作睡莲花茶、香水,而且一年四季都开花。
荷花的称呼
从古至今,关于写荷花的优秀诗文真是罄竹难书,荷花的另外的称呼也是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大致的有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荷花】:
西湖的荷花一贯是文人墨客赞誉的对象。如宋·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荷花和美酒,尤是惬意。我们还会想到宋·杨万里的两首诗《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里的小荷就是指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儿。《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西湖上的荷叶一望无际,碧绿无边,荷花也格外鲜艳。
再看看那池塘里的荷花也别有一番风味,婀娜多姿,更具风情。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莲花】:经常简称莲
汉乐府《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就写出了满池莲花,莲叶层层叠叠,非常茂盛的样子。
我们非常熟悉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托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超凡脱俗,表明了自己的高尚志趣和清正品格。
【芙蓉】:
因长在水中,今多称之为水芙蓉。这一说法,比较早应该是“香草美人”屈原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缝制翠绿荷叶作为上衣,采集芙蓉花朵作为下衣)王逸注:“芙蓉,莲华也。”“华”是通假字,通花。
当我们感慨与一件美好的作品浑然天成,没有一点娇柔造作,自然就会想到李白 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南宋画家吴炳的〈〈出水芙蓉图〉〉,更是生动的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气质。
【芙蕖】:
芙蕖,这种称呼我们现在很少听到,三国诗人曹植〈〈洛神赋〉〉中写到:“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走进仔细看,洛神就象从碧水里生长的鲜艳的荷花),
清代的李渔专门写过〈〈芙蕖〉〉一文,写她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为中心,说明芙蕖是适合种植的,类似说明文,同时又托物语言志,赞美了芙蕖的奉献精神。“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说明了她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菡萏】(未开的花蕾)
南唐中主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这两句更是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表达诗人无穷悲秋之感。上面的〈〈芙蕖〉〉中写到“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也就是等到花苞开花,荷花更是娇柔鲜嫩了的意思。
冰心的〈〈荷叶母亲〉〉中就有一句“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里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睡莲的称呼(水浮莲 子午莲)
而睡莲的别称就少多了。我国睡莲的名称,最初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南海有睡莲,夜则花低入水。”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有同样的记载:“南海有睡莲,晓起朝日,夜低入水。”
睡莲花长在水中,朝开暮合,宁静而安详,雅致绝不亚于荷花。看!一池碧水,微动涟漪,睡莲花好似一位纤尘不染的少女睡卧于碧水之上,神态纯真,因此,它别号“睡美人”。 徐志摩的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这里的水莲花,视为睡莲,再贴切不过了。
睡莲多年生水生花卉,根状茎粗短,无节。叶丛生,具细长叶柄,漂浮于水面,纸质或近革质,近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6—llCm,全缘,无毛,上面浓绿,幼叶有褐色斑纹,下面暗紫色。花单生于细长的长梗顶端,多白色,漂浮于水面,宽披针形或窄卵形。
【睡莲图片】
▽▽▽
事实上,莲花就是荷花,莲、荷原本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学名荷花,俗名莲花),但由于「睡莲」的关系,才使人们容易对莲花与荷花产生误解。我曾经迷惑了很久,感谢网络朋友和图片作者,拍到如此美妙的荷花(莲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拍到如此美丽的睡莲(睡美人),其“睡态”更显得娇柔妩媚。
宁明县北江乡良安村那么屯曾经废弃的鱼塘摇身一变成为赏荷“网红”点。广西新闻网通讯员彭丽娜摄宁明县北江乡良安村那么屯荷花池成为村民家门口一道靓丽景观。广西新闻网通讯员彭丽娜摄一名女游客身穿汉服化身“采莲女”在那么屯荷花池中“打卡”拍照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苦海——修行——彼岸
只要是对佛法有点了解的,相信对于莲花都不陌生,都知道莲花代表的就是佛教,其实莲花只是佛教四大吉花中的一种,那么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为什么莲花在佛教中比较常见吧。佛教中有“四大吉花”,即优县花、曼陀罗花、莲花和山玉兰花。其中佛教最喜欢的当数莲花,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申城的热力不减,但荷花的花期已经渐入尾声。提到荷花,就不得不说起它的别名。让我们在古诗词中了解一下荷花的别名吧↓莲花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菡萏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香洁,表喻佛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又从生死烦恼中开脱,故有“莲花藏世界”之义。按佛教的解释,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可见莲花已成为
作者 甄深深你,有一朵盛开的莲花我,有一根带刺的黄瓜不知是莲花恋着黄瓜还是黄瓜念着莲花莲花得到了滋润黄瓜也获得了满足黄瓜莲花从此成了一家
每逢盛夏,池塘里的莲花次第绽放,香气扑鼻。荷叶成片地簇拥着,迎着风舒展开,粉红、白色的莲花点缀其间,或含苞待放,或傲然挺立。莲花,素为诗人们所爱,因为在诗人眼中,它亭亭玉立,毫无媚骨;它虽出淤污泥,但却一尘不染。自古以来咏荷花的骚人墨客数不
作者/史军“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莲藕排骨汤是餐桌上的美味那么莲藕究竟是莲花下面结的,还是荷花下面结的?无论回答荷花,还是回答莲花,都是正确的。
莲花,别称荷花、芙蕖、水芝、泽芝、水华、菡萏、水旦、水芙蓉等。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群芳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 桌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