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18:55:54 | 浏览:4881
莲花,又名荷花、芙蕖、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等。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
1.君子之花。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清代叶申芗《荷叶杯·盆莲》:“双心千瓣斗鲜奇,出水不沾泥。试问花中何比?君子,风度胜张郎。碧纱窗下晚风凉,花叶两俱香。”这一朵并蒂莲开得鲜奇,送来花香,出水不染,它难道不是君子形象的写照?“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诗人笔下的莲花,独立坚强,令人钦佩。宋代诗人苏辙更为追慕莲的高洁:“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盆池白莲》),“开花油水中,抱性一何洁”(《和文与可菡萏轩》)。
2.佳人之花。用莲花代表佳人形象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她,就是诗人的梦中情人。再如宋代杜衍《莲花》:“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差差。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写的是莲美如画,如出浴的真妃。
3.爱情之花。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虚实结合,谐音双关,表达了对所爱的男子深长的思念。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断不能说出。
4.怀旧之花。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置身荷香美景,欲抚琴弦,却恨无知音共赏。元代王翰《题败荷》:“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诗人借败荷之声传送到旅人的手段,把怀人写得凄楚动人。
莲花意象,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白 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1.从题材角度看,这是一首诗;从体裁角度看,这是一首诗。
2.请自选一个角度,鉴赏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再问见大雁塔了吗,美不美。最不靠谱的回答是:下雨哩,人家大雁塔没往出摆。小时候,住在小县城,逛西安是件幸福的事。最标准最俏皮的答案是:美嘛,“七层子,四棱子,二十八个窟窿子。”这话没错,不信去看,大。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申城的热力不减,但荷花的花期已经渐入尾声。提到荷花,就不得不说起它的别名。让我们在古诗词中了解一下荷花的别名吧↓莲花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菡萏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香洁,表喻佛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又从生死烦恼中开脱,故有“莲花藏世界”之义。按佛教的解释,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可见莲花已成为
每逢盛夏,池塘里的莲花次第绽放,香气扑鼻。荷叶成片地簇拥着,迎着风舒展开,粉红、白色的莲花点缀其间,或含苞待放,或傲然挺立。莲花,素为诗人们所爱,因为在诗人眼中,它亭亭玉立,毫无媚骨;它虽出淤污泥,但却一尘不染。自古以来咏荷花的骚人墨客数不
莲花烂根的原因有很多种:若是频繁施肥导致的,那就要减少施肥频率,控制好施肥量。若是有积水导致的,那就及时将积水排出,不要产生积水。若是有病虫害导致的,那就及时清除并配合药剂喷洒。若是水质不好导致的,那就给它浇干净的水。一、肥害原因:日常过于
作者/史军“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莲藕排骨汤是餐桌上的美味那么莲藕究竟是莲花下面结的,还是荷花下面结的?无论回答荷花,还是回答莲花,都是正确的。
今日,“#一朵莲花三个莲蓬#”上了热搜。这是在浙江武义十里荷花物种园发现罕见的“三雌莲”据了解,“三雌莲”指的是同一花柄中出现三个莲蓬(雌蕊)的花,俗称品字莲,其发生的概率远比“并蒂莲”小,极其稀有。但西藏也有这么一种极具传奇性的奇花——“
莲花,别称荷花、芙蕖、水芝、泽芝、水华、菡萏、水旦、水芙蓉等。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群芳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 桌上莲▼
莲花县位于萍乡市南部,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与永新县毗邻,西南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芦溪县交界,南北长约58千米,东西宽约38千米,面积1072平方千米。辖5个镇、8个乡,全县人口27.94万,辖琴亭镇、路口镇、良坊镇、升坊镇、坊